唐诗文学史略
源自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中国古典诗歌,其流程宛如一条曲折的长河,流至唐代呈现出讲河浩荡、茫茫九派的壮丽风姿与盛大气势,这就是辉煌的唐诗。
唐诗之盛首先表现在其作者群之广大及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广。上自帝王官吏、下至黎民百姓,举凡和尚道士、闺阁女子、青楼歌伎,甚至贩夫走卒似乎都能吟诗,而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都能用诗来表达,因而闻一多先生索性把唐朝称为“诗唐”。
其次,唐诗之盛反映在留存诗作很多,据清人《全唐诗》及今人所编《全唐诗补编》统计,诗的总数达五万五千余首,其量数倍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,可称空前。
唐诗之盛还反映在古典诗歌的体裁至唐已臻大备,诗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之多也非他朝可比,而世界级的一流诗人也大多集中于唐朝。
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。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有盛衰之迹,而作为有唐一代之文学的诗歌也有其相应的发展演变的轨迹。
自元人杨士宏所编《唐音》至明代高秉所编《唐诗品汇》,逐渐确立将唐诗分成初、盛、中、晚的“四唐说”,后人承此说者颇多,只是在年限上有时略有差异。一般把高祖武德、太宗贞观至玄宗开元之前称作“初唐”,玄宗开元、天宝间称作“盛唐”,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间称作“中唐”,文宗开成以后则为晚唐。
让我们看看唐诗在初、盛、中晚四个时期的创作概况吧!
(1)初唐诗
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之后,隋唐又走向了统一,颇具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在政治上进行了较多的改革,形成了“贞观之治”的盛世局面,但初唐的诗歌创作仍未摆脱齐梁以来的宫体诗的影响,风格仍以“绮错婉媚”为本。在初唐众多的宫廷诗人中以杜审言、沈诠期、宋之问三人诗名最著。他们使齐永明时期在文人中产生的“新诗体”在走向律化的过程中逐渐规范和成熟。他们都创作过一些精警灵动、情致感人又符合精严格律的五言律诗,也尝试过七言律诗的写作。
在初唐,除了宫廷诗人,尚有一批充满了活力的来自下层的诗人。
生活于高宗、武后时期的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被称为“初唐四杰”。闻一多先生称四杰“年少而才高,官小而名大”(《唐诗杂论·四杰》)。他们英姿勃发,裹挟着一股浪漫豪气,指点江山、激扬文字,成为诗坛的中坚。
四杰中卢、骆善作五七言长篇。卢照邻的《长安古意》、骆宾王的《帝京篇》参以汉大赋的笔法,铺张扬厉与抒情议论相结合,使宫廷走向市井,大大拓展了其狭隘的内容,那些意气豪迈、情韵婉转的诗篇为盛唐李、杜、高、岑的七言歌行开了先河。
王、杨则以五言律诗为主。五律到王、杨时代已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,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等作,都洋溢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和磊落不拘的意气。
在初唐诗坛上略晚于四杰的刘希夷和张若虚也是七言歌行的高手。刘、张在卢、骆的基础上将七言歌行又推到一个新的水平。
(2)盛唐诗
揭开盛唐诗坛大合唱序幕的使命历史地落到了陈子昂的肩上。
陈子昂生活于武则天时期,性格豪爽,齐、梁以来的诗风令他深感不满,他主张以“汉魏风骨”和“比兴寄托”来拯救创作中的时弊。
版权所有:苏州科技大学语言文字工作组委会 电话:0512-88888888 ICP备案号:苏ICP备11028812号